網頁

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超級數字力-7小時的財務反思之路



7小時的財務反思之路



今天終於空出時間來上聞名久的超級數字力, 課間抓到MJ老師寒暄了幾句, MJ來說我只是數千學員之一, 但對我來說卻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12年前我視財報如敝屣



12年前我初入股市, 適逢台股多頭, 單單一週賺了台幣17, MJ所說大頭症上身視自己如股神, 股票技術分析能力在當年我有自信水平跟電視台後段的那些分析濕不相上下, 我常笑那些看基本面的投資人傻逼, 一天一根漲停板就7%, 我幹嘛要等個1~2年賺那些股息, 但是就如同其他初入股市投資人一樣, 未能逃過小馬上台後的股市大回檔, 台幣700多萬剩不到20, 跌倒之後我開始看公司的基本面, 開始摸索財報, 開始試圖找到投資的方法



專研財報卻霧裡看花, 311大震再次跌跤



我對財報一直以來都是片段知識, 看再多書卻無法連貫, 研究個半年我又放棄了,繼續回歸技術分析, 跌過跤後錢不多所以中間空白了2-3, 直到金融海嘯技術分析來看進場訊後明確, 我卻沒有錢可以進場; 轉職後的工作還算穩定, 因緣際會認識檯面上非常知名的投機客, 在好奇心驅使下我中間有一年時間是專職的投機客, 跟在身邊學習之下, 一天賺個4-6萬對我來說不是難事, 直到遇上311大震後, 忽略技術分析的盲區, 期貨多單留倉隔天開盤重傷330萬台幣, 等於我前面20幾年省吃儉用拼命賺的錢在兩次重傷之後灰飛煙滅, 之後因為要結婚成家了, 不能再過這種每天進出合法賭場的日子, 我完全收手, 乖乖地過著買績優股賺股息的日子, 但當時我只懂ROE跟買大型股



財報是一生中做重要的硬知識



這幾年來我對財務的知識越來越覺得這是我認為小孩成年之後第一個必須要會的知識



財報對找工作而言要目的是要挑到好公司, 我常說不要加入一家要去共體時艱的公司除非妳另外的考量, 好公司的體質跟體制比較健全, 士氣也很正向, 加入這種公司磨練也不會在低氣壓中渡過



財報對創業而言是要看透管理活動對財務的影響, 這幾年我陪我太太創業過程, 剛開始的半年後我被我太太視為冷血, 原因無他, 創業之初生意非常好, 前半年卻平均月虧20, 我深知本業沒賺錢沒有現金流的公司是活不下去的, 於是我強硬的花了3個月裁減人力, 增加產品及控制成本, 後來業績起飛到到現在5年了,這一切要歸功我對財報的基本理解



財報對投資而言是要找到可以穩定賺錢的標的, 因為過去投機的經驗, 我有我自己一套投資的架構, 雖然我投資的金額控管跟時間點跟老師不一樣, 但是選公司技巧上跟MJ老師的認知差不多, 人性永遠貪懶永遠想賺快錢, 其實講再多沒跌過跤的人不會有這種體悟



世界最強的財報課



工作跟個人興趣的關係, 我也參加了不少投資跟財報課程, 課程內容就不用多說了
簡單講,我跟過跟上過超過200小時的各種財報課, MJ老師是目前唯一我看過可
以短時間教會你理解財報三大表的課程!!

要上要快點, 因為我也不確定MJ老師會不會突然決定不教了XD

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你看的是電影, Alex看的是劇本
這是我今天上完看電影學談判所下的一個註解
我看過不少講師用電影情節帶課程, 但是這課程還是超乎我的預期
今天這課恐怕我目前唯一看過用一部電影從頭到尾放完也不用特意剪輯顛倒次序
就可以貫穿整個概念的課程, 順便把電影看完
從這個面向就可以知道Alex對談判實戰經驗豐富, 理解之深且教學功力了得
唯一的缺憾是需要自備糧食, 還有Alex想教得太多




「取得主導地位」


為什麼談判總是有一方會取得優勢?取得優勢的一方為什麼相較之下總是比較從容?或許是電影情節刻意塑造的對比, 但是回到現實生活面當你自己在跟小孩談的時候或是各種工作上會遇到的情境事是後來看為什麼自己會在某些回合為居下風?

Alex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主導權已經不在我們身上, 簡單講就是球權不在己方; 另外一個關鍵點是small talk的重要性; 回想我們的談判場合越是急於提出自己的訴求, 甚至如片中CIA探員亮出證件想說對方會怕我是CIA, 但是很多時候談判不是講話講得多, 邏輯多麼正確, 分析多有條理或是對方擁有較高或具威嚇性的社經地位就會贏的談判

在談的過程中運用談判手法與戰術打亂節奏試圖拿回主導權似乎是談判會成功的第一步



我不關心你的立場, 我只在乎我的利益


這是我認為這堂課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不光是談判, 無論是領導, 管理或是溝通
坦白講我們花太多時間在跟對方陳述自己的立場
試圖說服及影響對方認為自己的立場比對方的重要, 緊急或更需要被認同來達成目標, 但是正如Alex說的對方何必關心你的立場, 他沒講的是他的利益跟他的需求

談判要成功必須試圖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之中, 挖掘出對方利益與需求, 配搭自己的利益與需求找出一個能夠達成符合自己需求的談判結果;就如課堂中舉的例子
雙方都要同一個橘子, 後來發現要雙方要的目的不一樣, 於是把橘子分成橘子皮與果肉結果就能達成雙方的需求



「囂張沒有落魄的久」


其他談判很少提到, 其實談判取得勝利之後很重要的是要謝謝對方, 很多時候對方也是迫於無奈或是不得不來跟你談, 如果又沒有取得他要的結果加上自己一副勝利者之姿輕視對方的狀態下, 我想日後會再上談判桌的機率就很小了

如果對方不得不再跟你談, 搞不好人家想談跟不想談
因為你做的太絕, 沒有人會願意把自己的面子跟裏子拉下再次被打擊
但是讓不管前次結果如何讓對方願意回談判桌談判是談判中的關鍵點

幾天前我被交付一個任務, 就是把研發人員轉調去業務跟其他單位
這份工作雖然不是第一次進行, 但這幾天在跟幾個單位的最高主管與當事人
談的過程, 結果有好有壞; Alex在這堂課教的概念,回想整個課堂教授的談判概念運用在幾天前我在執行的任務我發現我需要改善的地方還很多

例如我身為執行長代言人去跟一級主管談, 花了太多時間在描述我的立場, 要求對方配合, 雖然我也知道對方的利益與需求, 但是我還是花了太多時間試圖用公司的立場說服對方

總之, 從電影學談判這堂課不是帶給我很多的衝擊
相反的是從一個談判過程中來檢視自己做對了甚麼, 做錯了甚麼
如果這堂課沒有二班那會是大家的損失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速食遊戲觀後心得


速食遊戲這部大概是近期很好的一部創業教材, 我喜愛這部電影的程度大概跟「魔球」差不多,尤其近幾年我陪我太太的創業歷程從這部片上得到啟發跟反省非常多。


以自身經驗痛點為出發的商業敏銳


米高基頓飾演的雷克洛克不知道是否刻意造成的電影效果,雷克洛克的個人特質明顯行動力很強;雷克洛克在遇見麥當勞兄弟之前做過很多事情,推修過紙杯、賣過折疊椅最後成了一個奶昔機的推銷員,可能因為之前業務員的經驗,對於特別異常的訂單感到好奇,當他驚訝怎摩會有一家店可以訂那麼多台奶昔機覺得不可思議,於是雷克洛克的高行動力讓他去一探究竟。

雷克洛克來到麥當勞的本店,相較於其他當時的漢堡店(出餐很慢、送錯餐)的確有著與眾不同的風格,雷第一次點餐時服務人員馬上就拿給他他點的漢堡,他還驚訝問這已經好了嗎?服務人員點點頭說是,相較於雷自身對於其他漢堡店的經驗發現很不一樣,而且雷說這是他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漢堡,對應雷之前對其他漢堡店的經驗, 麥當勞讓雷覺得這個餐廳大有可為,四處奔波的雷知道快速供餐且美味的麥當勞具有高度的市場潛力,他就決定要好好認識麥當勞這家店。

大部分的創業者(受雇者)的盲點是再強自己的產品有多好有多棒, 反而不是在乎客戶(老闆)要的是什麼, 其實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我們常說市場會決定你的生存,
很多人說市場決定一切, 但其實很多時候包括我自己還是會以自己的角度猜測或是相信自己的直覺直接做了決策, 忽略市場端的看法

當你自己有個痛點, 尤其是你自己發現有某樣事物可以解決掉你過去長久問題,你就會變成那樣事物的忠實擁護者,雷剛好就是這樣情況,當他發現麥當勞這家漢堡店省時且美味,他立刻就發現麥當勞大有可為。


創業願景


創業一開始其實很困難, 尤其是白手起家無後面奧援的大公司, 為什麼說很困難?創業一開始其實沒甚麼資源, 找一個員工, 尤其是這個員工在外面蒙眼找就可以找到響噹噹工作時, 你到底要怎麼說服他來加入你?而不是加入別人?甚至是加入你的競爭對手? 白手起家的最大武器是賣一個目標, 這個目標是這個員工加入其他公司很難達成的, 這時候就是你要想辦法說服他不要只考慮實質面金錢來一起努力, 創業之初我跟我太太不會做麵包更不會做蛋糕, 找進來的師傅
響噹噹都在五星級飯店任職過, 我一直秉持在可控範圍內的最大自由度加上科技業的管理模式讓他們留到現在, 我給的薪水其實不高, 但是他們肯願意一起努力我仍然心懷感激



再怎麼志同道合的合伙最後都不歡而散


片中雷找夫妻檔一起加入事業體, 這不管是加盟或是創業, 夫妻其實是最好的夥伴, 要掛也一起掛, 我常講創業合夥不管多好的朋友, 多麼你認為志同道合的人,我看過多數其實下場都不好, 我身邊有些朋友或同事出去做生意都會來跟我討論這件事, 我都說生意要計較付出, 錢很容易算, 合夥人付出的勞力跟心力要怎麼算?再怎麼合的股東, 隨著生意的起起伏伏最後一定有磨擦, 偏偏這些摩擦當下你也沒辦法判斷對錯, 久而久之就會漸行漸遠; 夫妻一起創業摩擦難免, 但是有婚姻跟愛情的關係在, 在兩個彼此了解的前提下, 如果能互相退讓跟奧援其實是最佳搭當

所以除非是獨資或夫妻一起,  談合伙能不要就不要

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片中麥當勞的快速系統儼然是打造這家店的競爭優勢來源, 因為這套系統所以使得麥當勞跟其他漢堡店做出區隔, 能夠快速的出餐避免客人的等待及分站式
的專業流水線維持品質的穩定; 以豐田生產模式套用麥當勞系統其實就是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細切分為許多不同的專業, 讓員工專精在某個站別一來避免員工跑來跑去可以維持品質的穩定, 也避免員工不必要的動作與低效率化.



生意很難一蹴可及, 持續的動態調整是唯一的路


麥當勞兄弟因為試圖做出跟其他漢堡店的優勢及區隔, 在做出快速系統後就面臨一個問題, 以前的客人還習慣免下車點餐服務直接有人送餐, 現在要怎麼說服它們下車點餐?或是雷一開始加盟時直接找多金的金主來加盟導致品質不一的狀況要怎麼辦?剛開始創業時有很多想法付諸實行時都會跟預期結果不一樣, 這時候其實是考驗創業者的問題解決跟應變能力, 如迪克所說的它們在改完快速系統後客人不段抱怨為什麼要下車點餐, 他高估了客人適應能力, 藉由不斷的持續教育市場來讓市場接受

成本永遠比你估算的高


雷展店到一定程度之後開始發現其實沒賺到錢, 後來才發現冷藏成本過高, 雖然有粉狀奶昔的替代物但是不被麥當勞兄弟所接受, 這就要回歸你到底要堅持原有的價值或為了生存用了替代方案, 我也很難決定是要維持原有價值或是妥協用替代方案, 但是在現金流不足的狀態下似乎用替代方案是唯一解, 但是這要回歸原問題, 一旦用了替代方案是不是短期成本下降, 但是長遠來看會失去原來價值導致生意再度下滑造成無法挽回的頹勢

識人及用人


雷在片中有兩個主要人物分別是羅森布森及索恩本, 前者開啟了雷變換找加盟主的方式, 後者提供給雷一個新的商業模式, 創業容易陷入一個人做所有事的迷思裡, 其實一個企業是要集合眾人各自發揮所長才能成功, 簡單講就是集合各種資源提供給客戶價值的一個過程

創業草創時一定會有一些員工最後是老臣,  給職場新鮮人中肯建議
這些老臣能力再差,  他們的地位一定比你高
千萬別看不起他們, 縱使心理瞧不起,  演也要演出來妳尊敬他們


不會做漢堡卻能做漢堡店


雷其實遇到麥當勞前不會做漢堡,  這跟一般人想法不一樣
不過我認為這很正常,  就跟你做一個職務10幾年了創業就是同樣職務內容嗎?
充其量我只認為你的成功機會高了一點, 不代表你一定會成功
所以其實你會不會那個業種不是重點
重點是你有沒有足夠的動機與毅力去達到你的目標

如果你白手起家剛創業或是你想創業
多看看這部片幾次

我想你應該會很有心得

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關於職場的五件事




開獎的時間又快到了, 陸續又有被害者來敲門尋求解脫幫助
找上門的都有個特點, 總覺得自己再怎麼賣力
升遷速度跟存錢的速度比龜爬還慢
簡單講, 除了年紀跟體重, 沒有一項增加的速度是很明顯的
可是你會說明明已經很努力了,怎還會這樣

努力, 是你個人的主觀感受
人在江湖飄除了努力外, 還需要智慧

甚麼是好工作


人年紀慢慢大, 社會化程度越高, 面子就越薄
很奇怪的是這種面子越薄的情況在找工作的時候會特別明顯
有時候是你家人或朋友會影響你
要你去做一份「看起來很光鮮」或者「聽起來很厲害的工作」
可是這是你真的想要的嗎?

有人認為外商很好, 外商是好在哪?好在辦公室在101?好在出差時搭商務艙
有人認為大公司很好, 是好在公司常在財經版上出現?好在大老闆常上新聞?
大家認為的「好公司」不一定符合你的需要
問問你的需要到底是甚麼?
你自己的判斷標準到底是甚麼?
重點在於你想找一份甚麼樣的工作?
從工作中得到那些收穫?

工作成就感取決於你的目標


工作沒動力是因為你目標不明確
你不知道你的目標
所以你不知道如何追求
大部分人沒想過這問題
普遍都是說
就一份工作, 薪水高一點就好
於是乎這變成幾年一次的周期
週期到了
又是就一份工作, 薪水高一點就好
越想不清楚
越飢不擇食
越讓你的職場競爭力下降
積極的人會從焦慮得到動力
消極的人會從焦慮感到迷失方向

三段職場馬拉松賽


初賽時大家剛進社會
普遍實力一般
大多數努力一點, 認真一點就能脫穎而出

複賽時都是贏得初賽的參賽者
聰明才智跟努力都不是問題
這時候勝出的是要懂得團隊力量
要有長遠眼光

決賽就變成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有多少人願意跟隨你你就能得到多大成就
決賽很多時候是人性的較量
自己跟自己的較量
唯有自己能超越自己

關於跳槽


如果你是工作上不開心的跳槽
跳槽解決不了你在原公司的問題
簡單講
換游泳池解決不了泳技不好的問題
要注意原工作能否累積你自己的能力
如果可以就先好好待著吧

等候時機, 跟對人


底下這句很多人都知道
人往往只看到美好的一面
成功的人往往背後都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
職場總是會遇到挫折
衝得過就是你的

跟到一個你還可以從他身上學習到的主管
或是多跟比自己強的打交道
同樣能找到好老師
別一起哀怨這公司多爛
這老闆多差
這無法解決問題

職場除了規劃, 也要在適當時機掌握機會採取行動
一是為現實找份工作
二是選擇一份自己願意投入的工作
三是為理想做一些事情


加油!